首页  >  正文

朱兰谈六倍标准差(6Sigma)

2019/12/6 16:50:47 标签:   6sigma       浏览:2754

林公孚

 

朱兰(Joseph M. Juran)生于1904年,今年已近99岁高龄,他一生致力质量志业,著作甚丰,出版书籍包括:朱兰质量手册、质量规划与分析、创造质量、管理突破…等十种,其中「朱兰质量手册」已发行到第5版,早已成为质量专家学者们的必备的案头书。

他曾于50年代中期赴日传授质量管理,对日本质量革命有启迪之功,80年代他促成了美国「马康巴立治国家质量奖」的设置,对美国质量复兴运动亦有不可磨灭的贡献,1986年他创设「朱兰研究院」与「朱兰基金会」(即现在明尼苏达大学的朱兰中心),如此可使他的质量志业,永续流传。由于成就杰出,是国际公认的二十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质量思想家之一。

朱兰已于1993年从公众生活中退休,但他仍偶尔演讲、写作,以及忙于撰写回忆录。去年六月间,质量文摘的主编史考特派顿(Scott M. Paton)在纽约朱兰的家中访问了他。依据派顿的描述:「尽管当时他已届98高龄,但身体仍旧硬朗,心智依然敏锐。虽然有时回答地很小心,但他从未词不达意。如同我以往与他接触的几次访谈中一般,他总是客气、体贴又幽默。」这点笔者颇有同感,犹记得1987年参加东京国际品管会议中见到他,当时他已届83岁,感觉他身裁瘦削略显佝偻,额头宽,下巴窄,鼻梁挺直,眼光温和有神,我趋前向他表达问候之意,并称赞他「真了不起」(You’re great!)以表达敬意,他含笑回应「我每天都在缩小」。(I’m shrinking day by day),一代大师能如此自我调侃,益显现他平易近人的高贵情操。

 

朱兰对六标准差的看法
  派顿访谈的范围甚广,其中引人注目是有关六标准差方面的问题,这个题目,在劳勃史雷特着 「复制奇异」中有具体的描述。其中文版于20009月在台湾发行后,带动了国内探索六标准差的风潮,许多专家学者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对六标准差的了解与看法,当然你也会想知道大师对它的见解,且看他怎么说。

1. 派顿问朱兰对六标准差的看法

朱兰说:「就我所见,这是质量改进的基本说法,并无新意。它包括了我们所谓的辅导员。他们采用了更炫的名词,像具有不同颜色的带(注1)。我认为这概念值得单独提出,创造一些非常有用的专家。再说一次,那并非新主意。美国质量学会早就建立了证书制,如可靠度工程师。现在经美国质量学会颁发的证书,已超过10万人。多数人甚至不了解六个标准差所指为何。它系指一个目标。一个疵病非常少,少到以百万为单位的目标。我们习惯以疵病百分数来思考。例如,百分之一的疵病系指每一百万单位中有一万个缺点;对三或四个而言,距离是差得很多(注2)。基本上,此概念相当好,但没什么新意。它最初由热切追求卓越质量的摩托罗拉前总裁Bob Galvin开始,若干年前,他给了他组织改进质量与以阶乘(orders of magnitude.)为准的降低疵病水平的工作,现在,从几个疵病百分数降到每百万分之三,这是第四阶乘。六标准差之名来自我们所谓的制程能力量测(注3),量测制程中固有的一致性。在达成六个标准差改进的标记下,常用的固有工具之一是,制程能力的概念。此时,就我所知,这制程能力可回溯到1926年,当时我是西方电气的一个年轻工程师。我遇到个问题,而我因为发现每一制程都可依其固有的一致性予以量化,进而解决了问题。这可以和允收界限相比,看制程是否可承担工作。此外,你同时可以看到制程是否有能力,但方向被误导。如果不是再创者,我是这个观念的发明者。」 
2  派顿再问:有许多营销到处大肆宣传六个标准差,就如ISO9000一样。您对此有感觉如何?」 
朱兰说:「我赞成用各种方法来改进质量。目前,我认为真正将六标准差发扬光大的是通用电器公司(GE)。他们强烈要求从事质量改进,我认为Jack Welch是受到Bob Galvin在摩托罗拉所做所为的影响,他采取同样方式。然后,他将节省数十亿美元与巨大的喜悦与成果公诸于世。这就吸引了许多新闻媒体的青睐,要想忽视它都很难。我不喜欢这种大肆宣传的做法,而且我也不认为这种大肆宣传的做法会长久存在。某些像改进过程成功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标志,这些标志来来去去,但基本概念却不会变动。总会有些找到新标签的市场商人,找到蔚为风尚的方法,在新标签下作我们过去所做的事情,一旦退烧他就走人。」

 

 朱兰行事低调,不喜欢夸大宣传的做法,因为他看多了管理市场上许多忽起忽落的所谓的新手法,各有其一定的寿命周期,逾此期限,就会自然消失无痕。多年前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盛行时,就有人指出那不过是三十多年前GE公司发动组织改造(Reconstruction)与朱兰所提出「突破顺序」(Breakthrough sequences)的翻版,若我们再看朱兰对突破一词所下「动态的、积极的行动以获得更新更高的绩效水平」的定义,那与追求6σ质量水平的观念有何不同?明乎此,你就会同意朱兰为什么会说「就我所见,这是质量改进的基本说法,并无新意」的道理。

 

(注1GE设「战士阶级」(Warrior Class)以「带」来区分他们的本领等级,包括:黑带大师(Master Black Belts)、黑带(Black Belts )、绿带(Green Belts) 等组成份子,经训练合格后,颁给资格证书。

(注2)六标准差(Six Sigma6σ6 Sigma 或 六西格玛)依统计上的意义代表一个不良数非常少的目标,少到以百万为单位(Part Per Million, ppm,)的目标,意即「生产过程中(process)每百万次的操作(DPMO)中,只允许出现3.4个不良(3.4ppm)的机会」。

(注3)制程能力用指数C表示,C=1时,制程在稳定状态下3σ质量水平的合格率为2.7x10C=2时,制程在稳定状态下6σ质量水平的合格率为2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