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国质量管理误区浅述

2020/10/14 16:51:04 标签:       浏览:3199

1 引言


    制造业的质量管理,随着制造业的逐步发展而变得日趋完善,各种各样的质量管理理念也日渐兴起,从最开始的控制图,到现在的六西格玛管理;从日本企业的5S,到欧美企业的“零缺陷”;从大众熟悉的ISO标准,到汽车行业的QS9000,TS16949;从开始的事后检验,到现在的事先预防;从开始的质量部独自为政,到现在的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公司高层的关注,也走进了每个员工的日常生活。


    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多次派出专家前往日本、美国、欧洲等先进公司考察学习,同时也把各种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带回了国内,但是由于认知的偏颇与信息化的局限性,质量管理的工具在建国初期并没有快速发展。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国门的敞开,大量国外的产品涌入,我们也幸运地加入到全球供应链的体系中,在外部客户的要求与内部管理提升的迫切要求下,质量管理才有了长足发展。


2 我国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各个行业均有相应的质量管理行业标准,对于一般性行业来说,也有如ISO9000,ISO14000等质量管理与环境管理的要求,根据笔者十几年的接触与了解,发现国内质量管理的水准发展很不平衡,质量管理做得相对较好的是汽车业与电子业。


    汽车业作为国内近十几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行业,随着大量合资公司的建立,也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理念绿色质量观察带到了国内,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质量管理的精英人才;同时汽车业作为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其本身也对于质量管理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仅仅从汽车行业的五大手册就可以看出端倪。如大家熟知的SPC,MSA,APQP,FMEA,PPAP等,已经在汽车业之外的很多行业有了深入的应用。


    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随着大量台资与港资的引入,各种各样的电子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同时也带来了台湾与香港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从PCB到SMT,从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到笔记本电脑的组装,电子行业以其对精密度的严格要求,快速地推动着质量管理水平的相应提高。


    在行业发展不均匀的现状下,各个地区因为经济条件的不同,信息化程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别。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开放了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新的思想和理念。因此,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与环渤海地区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除了具备基本的ERP系统、MES系统,PDM/PLM系统之外,对于质量信息化的要求也慢慢提上日程;而作为内地企业来说,因为硬件条件的缺失,导致无法推广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3 质量管理面临的误区


    如题所指出,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质量部一个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一名员工,作为企业质量管理者,特别是企业高层,对于质量管理认识的不全面。也导致质量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成为质量问题的“替罪羊”,一直处于被动的角色。


    误区一、ERP系统可以替代质量管理系统


    众所周知,在ERP系统中,如SAP、ORACLE等均含有质量模块,但是据笔者的实际调查了解,特别是与众多ERP实施公司沟通后,发现ERP系统中的质量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并不能满足质量管理的实际需求。


    ERP系统的质量管理仅统计出结果,比如:ERP系统中可以统计出良品率、废品率。但是ERP系统不可能告诉质量管理者,废品产生的生产班次、生产线、供应商哪批原料、加工设备、操作员、测量设备、问题原因、改善措施,等等,而专业的质量管理系统则可以充分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可以说两个系统的侧重点不同,两个系统也不是对立的管理,而是可以交互数据,相辅相成。


    误区二、质量管理手段单一


    随着各种质量工具的引入,让我们的质量管理人员慢慢明白各种质量管理方法,而这些方法是相辅相成,互为辅助的,并不是割裂开来的。


    如目前在国内方兴未艾的SPC统计过程控制系统,简单地百度一下,可以发现不少于100家公司提供类似的产品。然而可以把统计过程控制与供应商来料管理、客户的抱怨处理、问题的追溯与生产现场还原、ERP与MES系统的集成,能够提供这样全面解决方案的公司却寥寥无几。作为企业的质量管理者,关注的是从设计到生产制造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关注的是从供应商来料到客户投入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其中涉及到先期的质量策划、标准件审批流程、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测量系统分析、质量文档管理、手工及自动的数据采集、与其他系统的接口与集成,等等。


    误区三、缺乏全员参与和全面规划


    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认为质量管理就是质量部门整个部门的事情,出了质量问题也简单地划归给质量部门来处理。其实,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包括制造部、采购部、人事部、销售部等各个部门的配合才能做好。


    质量部门的角色不是去处理质量问题,而是调配各个部门的资源,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把质量提高,成本降低,确保实时交付。


    对于质量信息化系统来说,在引入之初就要充分考虑企业将来五年,将来十年的发展。这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的寻找与确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供应商选择。在确定好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在国际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伙伴,可以陪伴企业走过五年、走过十年的全面质量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误区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在为数不少的企业中。质量部门担当的是“验尸官”和“被告”的角色,当质量问题出现后,质量部门作为“救火队员”赶到现场,处理突发事件,并同时确定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后续措施。其实,质量部门更多的工作应该侧重于规划与事先预防,即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发现不良趋势,并加以控制和解决,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的状态。


    真正完备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的质量管理者充分利用时间,通过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通过对于生产线现场的实时监控,通过强大的分析与处理,帮助质量管理者擦亮眼睛,发现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从根源解决问题。提升质量水平,降低成本。


4 几点建议


    既然质量管理是一个如此复杂庞大的信息化系统,就不仅仅只是要求企业中的质量管理者,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和执行层,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需求,慎重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搭建。


    建议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在决定导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之初,就要全盘考虑本公司的实际需求,全面规划质量信息化系统,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来确定从哪里入手;质量文档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与监控、供应商质量管理、客户抱怨处理、数据采集与CMM集成、先期质量策划、潜在失效模式分析、与其他系统集成,等等,这样就要求质量信息系统是一个模块化架构,来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内部嵌连关系。


    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找到那些最紧急、最重要的部分,以此作为质量信息化系统的切入点,来导入质量管理系统。


    建议二、全员参加与“一把手工程”


    质量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系统,因此要求各个部门的参与和配合,但是只有企业的“一把手”才能调配如此多的资源,因此质量信息系统与ERP系统一样,也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只有企业的最高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质量信息化系统才能取得卓越成效。


5 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在导入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长久规划,才能确保系统的成功实施与取得预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