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宏碁集团董事长室顾问
国立交通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 邱英雄
本文摘要
本文的主要内容,系在探讨高科技公司,有关生产管理方面的研究。因为宏碁计算机公司是国际知名企业,现已名列全世界第三大计算机制造商,且其董事长施振荣先生亦是国际知名人士,因此称宏碁计算机公司为世界高科技公司的代表,适足允当。本研究即针对宏碁计算机公司生产管理的定义、组织、功能、各阶层责任区分,详细流程和特色,深入探讨和逐一剖析,以作为其他高科技厂商及学术界的参考。
关键词:生产管理,企业文化,海外工厂, 宏碁,计算机产业,高科技。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台湾以一个36,000平方公里的小岛,由1950至1960年代的传统产业;进入1970至1980年代的电子、计算机产业;再进入1990年代的外围、半导体、光电产业。展望公元2000年,台湾也将以黑马之姿,积极的往网络、通讯及生物科技方面大步的迈进。如今,台湾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信息产品生产国,而软件、网络方面的成就,也极受世界各先进国的重视。回顾来时路,我们发现,台湾从本来的荒芜一片,到现今的高技术创新,其实全是根基于非常坚强扎实的生产制造及管理实力。尤其是台湾高科技公司,运用既有的生产管理优势,结合创新的产品及营销运作,更是一个值得深入观察和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即是针对台湾信息产业的龙头 ----- 宏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碁计算机),详加审视其生产制造管理单位,期能抽丝剥茧,了解其机制,进而激发学界及业界之巧思,举一反三再加创意及努力,作为往后各企业的后盾,使台湾仍能坚强的屹立在更严苛竞争环境的二十一世纪。
(二)本研究的贡献
综观台湾的产业界,仍以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而当中小企业尚小时,其生产制造之流程及管理较为简单,无庸赘述。但当公司持续发展时,其原先的系统是否能支持较大规模的生产, 仍有非常大的疑问。高科技公司历经由小而大,进入规模量产, 许多都是靠自我摸索,此即宏碁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所说的「缴学费」。本研究即在探讨和详述宏碁计算机缴过学费后的生产管理过程及机制、特色,使后来者不必再缴学费,即可跨入规模量产的门坎,此即为本研究的贡献。
宏碁计算机有关生产管理的定义及组织
(一)生产管理的定义
在宏碁计算机,从业务部门接到客户订单(order taking)开始,到把货交到客户(OEM or End User)手中,所有的活动,都属于广义的生产管理。而执行此重要任务的单位,一律名之为「工厂」。
(二)生产管理的组织
基本上宏碁计算机辖下,最主要的有台湾新竹、美国圣荷西、菲律宾苏比克湾、荷兰Tilberg、墨西哥Juariz、和大陆广东中山等六大Site(厂区),每一Site都各自涵盖Desktop厂、Notebook厂、Motherboard厂、人事行政单位、会计单位和计算机中心等等。(如图一)在平日的运作中,客户及业务部门可直接和各Site直接联系,以取得最佳的服务,和最快速的响应。但在实际的运作上,宏碁计算机仍然指定台湾新竹厂为「虚拟总厂」,作为汇总单位及必要时之单一窗口。
宏碁计算机生产管理组织中各阶层的责任区分
(一)Site Manager
1.) 负责整个Site的成败和盈亏重任。
2.) 秉承公司总部政策及命令,指挥本Site,独当一面。
3.) 本Site长期规划。
4.) 担任台湾总部和本Site沟通的桥梁。
5.) 协调统合现有之资源和人力,交出漂亮成绩单。
6.) 建立企业文化及系统,为Acer营造最佳的形象。
7.) 社会公关及公益。
(二)各厂厂长(Factory Manager)
1.) 任务导向。
2.) 实际负责所属产品接单至交货之生管流程,质量保证及成本控制。
3.) 统合厂内各部门,发挥最大生产力。
4.) 订定各项生产指标,带领各部门冲刺,达成目标。
5.) 协助Site Manager完成Site各项任务。
(三)行政及人力资源
负责总务、人事、行政、公关等等事项,其主要目的是服务Site内外;使工厂生产顺畅,不受其他无谓因素干扰。
(四)会计
纪录及整合直接、间接材料、设备、人事薪资、厂房水电及其他各项之费用,并提供Site各阶层及公司总部各项成本数据和有用信息,以作为日常经营及改善的参考。
(五)计算机中心
负责本Site信息设备硬件,软件之架设与服务,与公司总部及其他各Site之Connection等等。其工作重点为:(1)物料管理系统。(2)会计及应收应付系统。(3)生产与自动化联机系统(4)人事薪资系统。(5)质量保证系统。(6)智财数据及文件系统等等。
(六)厂内各部门
1.)生管物管
此为台湾业界一般所谓的「狭义的生产管理」。它贯穿厂内所有接单到出货,甚至运筹的各项计划、流程,并负责严密而实时的监控,是工厂的灵魂部门。(详细解说在第四部份)其中,物料管理也是直接影响到工厂成败的重要因素, 基本上宏碁计算机的物料管理,采取如下策略:(1)by Forecast购料。(2)by real orders生产。(3)by payment 出货。
2.)工程
由设计部门接收新产品,经由商品化试验、导入生产线、追求最佳成本架构的量产及主司全厂的技术顾问。
3.)采购
按照物料管理单位及其他各部门的需求,以最适当,最合理的总合成本,把材料、设备等物品,最适时的交到需求部门手中。
4.)生产
训练及组织所有生产线人员,以最佳的移动率、最高的生产力,适时做出客户最需要及最适质量的产品。
5.)品保
规划质量资源,订定最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有效监控设计、材料、生产及出货等流程,保证使客户得到最满意的产品。
6.)客户服务
负责回答客户大大小小的问题,应付客户奇奇怪怪的要求,处理退货换货事宜及担任客户与工厂之间的桥梁。
宏碁计算机有关狭义的生产管理流程
本研究亦深入了解宏碁计算机的生管物管运作流程(如图二)。整体来说,其流程可概分为四大部份,各部份工作重点如下:
(一)Customer(客户与业务部门)
1.) Sales Order:客户实际下单。
2.) Forecast:客户往后三个月至半年的订单预估。
3.) PM Buffer:产品经理对新产品的预估。
(二)Shipping Control
1.) Acceptance Maintain:针对各种需求及变动,随时去update
既有的order和shipping的数量,作为各种作业的基础。
2.) Order Entry:把上述Customer项下的new orders key-in进计算机。
3.) Confirm S/O:对客户作回答及确认。
4.) Check Inventory:看库房是否有货。
5.) Check PC/MC:何时能交货。
6.) W/H:至库房提货。
7.) Export:厂内报表与出口报单作业。
8.) Forwarder:报关行连系及作业。
(三)Material Control
1.) MRP:用计算机跑物料需求计划及生产排程。
2.) Release PR:计算机报表跑购料单。
3.) Material on time?:与采购配合作追料动作。
4.) IQC:进料检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绝大多数材料,都已列入免验项目。质量责任已加重在供料厂商(制造者)身上。
5.) Material for Production:发料至生产线。
四)Planning Control
1.) MRP:和Material Control 一样,用计算机跑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排程。
2.) Release MO:发制造工单给生产单位,以作为schedule control的基础。
3.) On Schedule?:如果排程无法被meet,则要re-schedule。
4.) Shipping:与shipping单位配合,作出货动作。
宏碁计算机生产管理的特色
(一)信息化贯穿全程
对于一个国际化,国际品牌的公司而言,信息流的顺畅,成功与否,将直接而严重的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及命脉。以宏碁的例子来看,一个公司若无很强的信息计算机单位,来驾驭和整合Business、 Financial、CIM、自动仓储、Material、Quality、HR、EDI等系统,则公司任务绝对无法达成。
(二)速度快弹性够
宏碁计算机所有员工都一致体认,网络世纪的客户,往往要求「今日事,昨日毕」。最好是他尚未下单,suppliers的成品已经摆在那里苦等,因此suppliers的lead time和供货速度,绝对是能否拿到订单的重大关键。
(三)品质
自有品牌的产品,其质量要求来自全体员工的荣誉感,爱心及耐心,且宏碁计算机一贯的立场是「质量是由设计及制造而来,非由检验而来」。而无数的文献都证明,质量和后续的订单有非常高的正相关。也因此宏碁计算机能成为世界第三大计算机制造商,并非浪得虚名。
(四)海内外工厂之训练与管理
依深入了解得知,所有宏碁集团海内外工厂的高、中阶层干部;绝大多数都由林铭瑶博士和邱英雄先生带领及训练出来;系统健全、功夫扎实、人格、道德、能力、向心力皆为一时之选,且一脉相承,此为其他企业所急需学习之处。
(五)变
「在宏碁,唯一的不变,就是〝变〞」是宏碁集团内部最有名的格言。处在多变的时代,所有宏碁计算机的员工,在面对客户一日数变的订单及不时的规格修改,却也能欣然处之,快速因应、毫无怨言,这是很不一样的地方。
(六)宏碁企业文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产品的竞争将远比以前残酷。利润微薄,生存唯有靠创新、研发、公司系统与企业文化。而以企业文化而言,宏碁计算机亦是国内企业的标竿,其正派经营、优良形象及员工的向心力,对生产管理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正面性影响。
结论
本研究经深入了解宏碁计算机中,广义的生产管理运作及狭义的生产管理流程,进而作出学术性的揭露,期能连结实务面与学术面,激发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果如此,则将对台湾的学术界及企业界,有更大更实质的贡献。
建议
本研究成员在研究中及研究后的讨论及论文撰写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正派、鲜明与否,和公司整体系统的健全及落实与否,直接的影响到此一公司生产管理绩效的良窳,值得留待往后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施振荣(1996),「再造宏碁」。台北:天下文化。
2. 吴进家(1996):「生产排程中流程时间排序方法之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管理技术研究所,博士论文。
3. 蔡长钧(1997): 「生产管理绩效衡量之研究---国内大型制造业实证研究」。台南:国立成功大学 工业管理学系,硕士论文。
4. 赖昌诚(1993):「台湾信息硬件制造业者针对大陆市场进入模式之研究」。台湾新竹:国立交通大学 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5. 陈慧芬(1997):「以多元回溯近似法求解制造系统的资源分配问题」。大叶大学 工业工程研究所,硕士论文。
6. 李贵惠(1995):「台商海外据点国家经理角色,任务与权力」台北:国立台湾大学 国际贸易学系,硕士论文。
7. 陈忠信(1997):「企业运用管理与技术提升制造弹性之效率评估」。台南:国立成功大学 工业管理学系,硕士论文。
8. 陈丰盛(1994):「生产管理指标体系建立之研究」。台湾新竹:国立清华大学 工业工程研究所,硕士论文。
9. 洪僖黛(1993):「由技术与管理探讨自动化生产力之提升-----以国内大型机械制造业为例」。台南:国立成功大学 工业工程研究所,硕士论文。
10.连孟斌(1994):「整合性材料报表设计----以关系型数据模式为基础」。台湾新竹: 国立清华大学 工业工程研究所,硕 士论文。
11.林水典(1993):「计算机整合制造环境中之面向对象式物料单系统」。台湾新竹:国立清华大学 工业工程研究所,硕士论文。
12.黄富昌(1994):「功能式生产排程中在制品库存之减少----非瓶颈设备使用率之适时降低」。高雄:国立中山大学 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13.周正贤(1996):「施振荣的计算机传奇」。台北: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