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PC是什么?
为了贯彻过程控制中的预防为主的原则,本世纪20年代美国W.A.休哈特博士(Dr.W.A.Shewhart)首创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理论以及监控过程的工具之一控制图(Control Chart),SPC (Statistical Proceess Control )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用于侦测过程中的变异的系统;
SPC就是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它强调通过过程的预防来减少或避免出废品、次品,就像医生给人们注射防疫针使其不得病一样。它着眼于全系统、全过程,要求全员参加,人人有责;它要求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尤其是控制图理论) 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不仅用于生产过程,而且可用于服务过程和一切管理过程。

2、SPC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通过预防的策略来降低企业的成本,事后检查的质量管理模式造成极大的浪费;
使质量管理有据可依,有的放矢,用数据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企业的质量改善活动成果有蘅量标准;如六西格玛的项目改善;
增加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如要成为国际企业的下游厂商,是否实施SPC是其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核项目;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供核心竞争力;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质量体系;
3、为何SPC在国内的企业当中应用较少?而在国外企业却是非常普及?
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跨越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也未能在企业中推广普及SPC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所以致使我国企业在SPC的应用方面比较落后;而日本企业和欧美等企业的质量管理历程中经历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所以应用非常普及,应用得也比较成熟;
4、SPC在欧美、日本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是如何的?
二战后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日本在1950年刚接触SPC便十分敏感,立刻引进并大力推广。经过30年的努力,日本终于跃居世界质量与生产率的领先地位。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伯格
(Roger W. Berger)教授指出,日本成功的基石之一就是SPC。
在日本强有力竞争的威胁下,从80年代起,西方工业国家纷纷开展“SPC复兴”运动,美国从1980年开始大力推行SPC,经过15年的努力,才于1995年在民用品的质量方面和日本扯平。
我国从60年代起就开始引进了SPC,当时由于生产发展的水平以及政治环境的制约,未能在企业中打下基础。但学术界一直没有停止沿着SPC探索的脚步。SPC虽然能对过程的异常进行告警,但对于诊断出造成异常的原因和发生的地点却无能为力。
5、如何实施SPC?
首先企业高层要有足够的认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
要在公司内部普及SPC的知识,形成用数据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地实施;
实施SPC切忌走形式,系统反应出工序中的异常情况时,相关部门要作出积极的行动分析与解决问题;
6、SPC只有当公司发展成大公司后才适用吗?小企业能够用SPC控制吗?
SPC的应用适合任何规模的公司,而且企业实施SPC越早,对公司的发展就越为有利;
7、SPC与六西格玛的关系?
SPC处于六西格玛DMAIC五个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C(Control)阶段,即控制阶段,它在六西格玛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8、SPC与ISO的关系?
ISO/DIS 9001:2000 与 SPC 有关的部分
8 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测量,分析和改进
8.2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测 量和监 控
8.2.3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of processes过 程测 量与监 控
8.2.4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of product产 品测 量与监 控
8.3 Control of nonconformity不合格品控制
8.4 Analysis of data数 据分析
8.5 Improvement改进
8.5.1 Planning for continual improvement持续 改进 策划
8.5.2 Corrective action纠 正措施
8.5.3 Preventive action预 防措施
SPC知识理论
SPC应用案例
SPC数据分析
SPC数据采集
IQC来料质量管理
IPQC制程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教学
质量改善工具
设备巡检
维护保养
精益生产
MES系统
IE工业工程
5S管理
企业后勤管理
仪器仪表
测量知识
数据采集